想讓3D打印PLA時調溫度調出好質量,得先搞清楚溫度具體影響哪些方面。PLA材料對溫度挺敏感的,溫度一高就容易軟趴趴的,溫度低了又可能擠不出順暢的絲。打印前咱們得根據(jù)用的材料品牌和型號,先定個大概的溫度范圍,比如常見的190到220度之間。不過這個溫度不能一直用同一個,得根據(jù)打印時的實際情況慢慢調整。
打印過程中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絲材擠出時拉絲或者成型的表面有疙瘩,可能是溫度太高了。這時候可以試著降5度,看看效果有沒有好轉。反過來,要是層和層之間粘不牢,或者模型邊緣翹起來,八成是溫度不夠,得往上調個3到5度。調的時候別一次調太多,慢慢試才能找到最合適的點。
另外,打印速度和溫度得配合著來。速度快的話,溫度也得跟著高點,不然材料還沒完全融化就被擠出來,容易堵頭或者斷絲。速度慢的話,溫度可以稍微低點,避免材料在噴嘴里待太久變碳化。這倆參數(shù)得一塊調,光改溫度不改速度,效果可能不明顯。
還有環(huán)境溫度也得注意。冬天屋里冷,打印頭散熱快,可能需要把溫度調高3到5度。夏天要是開空調,溫度又得往回調。環(huán)境濕度也有影響,PLA吸了潮,打印時容易冒泡或者斷絲,這時候溫度調高點能幫忙把水分蒸發(fā)掉,但最好還是提前把絲材烘干再用。
打印完的成品質量也能反過來驗證溫度對不對。比如表面光不光滑,有沒有毛刺,層紋明不明顯。要是層紋太深,可能是溫度低了導致材料融合不好;要是表面發(fā)亮甚至有點焦,那就是溫度過高了。這時候得根據(jù)成品情況再回去調溫度,多試幾次就能找到規(guī)律。
現(xiàn)在有些3D打印服務會自己調溫度,用傳感器一直盯著打印頭溫度和材料狀態(tài),自動調整設置。雖然現(xiàn)在用的人還不算多,但往后肯定會越來越準,調溫度時更省事。到時候可能不用再反復試了,直接就能打出好質量的模型。
標簽:
上一篇:3d打印peek零件耐腐蝕性的方法
下一篇:3d噴墨打印技術實現(xiàn)全彩色模型的解決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