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與PLA作為當前3D打印領域最常用的塑料材質,對于初涉該領域的用戶而言,如何根據(jù)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成為首要問題。本文將從材料來源、性能特性、打印要求及后處理工藝等多維度深入分析兩者的異同,助力用戶更清晰地理解與應用。
材料來源與環(huán)保性差異
從材料來源看,PLA與ABS雖同屬熱塑性塑料,但本質差異顯著。PLA以玉米、木薯、甘蔗或甜菜漿等有機資源為基礎,通過發(fā)酵植物淀粉提取糖分,經(jīng)乳酸聚合而成;而ABS則由三種石油基單體合成——丙烯腈(合成單體,源自丙烯與氨)、丁二烯(石油烴類)及苯乙烯(乙苯脫氫制得)。這種成分差異直接影響了兩者的環(huán)境屬性。
就環(huán)境可持續(xù)性而言,PLA常被視為更環(huán)保的選擇,因其具備可生物降解特性。但需注意,其降解需特定工業(yè)堆肥條件,而多數(shù)城市缺乏相應設施,實際環(huán)保效果受限。相比之下,ABS雖由石油制成、加工過程非可持續(xù),但具備可回收性,且部分用戶因誤解PLA降解能力而更傾向選擇ABS,認為其廢棄處理更可控。
核心性能對比
性能方面,ABS與PLA的核心差異體現(xiàn)在耐熱性與機械特性上。ABS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(105-200℃)和熱變形溫度,耐沖擊、耐久性更優(yōu),且延展性、抗彎強度及斷裂伸長率更高,適合工業(yè)應用及最終用途部件制造(如注塑成型領域)。而PLA雖硬度與強度略勝一籌,但熔點低(60-100℃),50℃以上即可能失效,限制了其在高溫環(huán)境中的應用。需注意的是,兩者作為熱塑性塑料,長期暴露于紫外線或高溫下均會降解。
打印工藝要求
打印工藝層面,兩者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差異直接影響了設備參數(shù)設置。ABS需更高打印床溫度(80-110℃)和擠出溫度(210-250℃),打印過程熱收縮明顯,易導致翹曲、變形,需控制環(huán)境溫度或使用粘合劑;PLA則需較低溫度(打印床60℃、擠出180-230℃),熱收縮小,打印更穩(wěn)定,甚至無需加熱床。此外,ABS打印時會產(chǎn)生苯乙烯等有毒氣體,需配備封閉式外殼和空氣過濾器,并保持通風;PLA因植物來源,氣味較弱,操作更安全。打印速度方面,兩者均可在60mm/s左右調(diào)整,但ABS因溫度要求更難提升至更高速度。
后處理工藝特點
后處理工藝上,PLA與ABS各有特點。PLA部件表面更亮,ABS則偏啞光,但ABS因材質耐用性更易打磨,且可通過丙酮蒸氣平滑處理獲得高光澤表面;PLA則需使用THF(四氫呋喃)等溶劑進行手工拋光,流程相對復雜。
綜上,ABS與PLA在來源、性能、打印及后處理環(huán)節(jié)均存在顯著差異,用戶需結合具體應用場景(如耐熱需求、環(huán)保要求、打印設備條件等)綜合選擇。
標簽:
上一篇:3D打印技術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應用進展
下一篇:3D打印透明手板材料怎么選:PC與亞克力的性能對比